毕节试验区网讯 忽如一夜春风来,文明之花处处开。法德讲堂、道德讲堂、田野课堂、乡风民俗趣味运动会 如今,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 种子 植根大方县兴隆乡,以各种方式融入百姓生活,在百姓心中悄悄发芽、开花、结果,为 醉美苗乡 多彩兴隆 注入活力。
搭建阵地平台,扎实筑牢新时代文明之花根基
走进兴隆乡菱角村,清澈见底的菱角塘、粉墙黛瓦的民居以及水中嬉戏的鸭子让人仿佛置身于秀丽的水墨画中;在村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村民们席地而坐,唱着自家语言的山哥 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生活,正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成果,伴随着阵阵 文明之风 ,兴隆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画卷缓缓铺开。
有阵地才有根基,有活动才有活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建设是一项面向基层、为民利民的系统工程,是一件打基础、管长远的大事、要事。 兴隆乡党委副书记章军强调。据了解,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建设的过程中,兴隆乡灵活统筹现有公共服务阵地,整合盘活各类资源,为文明实践活动全面开花提供基础设施保障,让基层群众的业余生活 活 起来。
兴隆乡全面铺开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菱角村综治中心内 网格工作室 把居民调解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兴隆社区的 妇女之家 不断释放出向上向善的温暖力量;石板村党群谈心室架起党群沟通连心桥;兴隆社区的百姓大舞台上,演绎着精彩纷呈的节目
一个个崭新的平台,一块块创新的阵地,为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和传播提供了有效渠道。近年来,兴隆乡投入上千万元,整合资源,打造了 所 站 服务阵地,已建成乡级实践所1个、村(社区)实践站8个,乡内区域全覆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已基本形成,实实在在增强了群众获得感。
提供农业技术服务,让新时代文明之花开满田间地头
当前,正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也是农业复工复产的重要时期。兴隆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全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组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县农业农村局下派的技术员、龙头企业技术指导员成立了一支为农户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村民加强对辣椒、韭菜等作物的科学管理,有序恢复农业生产,保障农民稳产增收,将新冠肺炎疫情对全乡农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大叔,最近天气太热,为了防止干旱,要注意勤浇水,如果发现有病虫害要第一时间告诉我们 5月8日一大早,兴隆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刘琼华和安进就来到农户李益生的辣椒地上,仔细查看辣椒的长势,并对正在田地里忙活的李益生叮嘱注意事项。
为助力 复工复产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们积极行动起来,顶着烈日活跃在田间地头第一线,成为了一道道最靓丽的红色风景线,为群众生产生活逐渐走入正轨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据统计,截至目前全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共到田间地头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支持200余次,解决各项技术难题100余个。
开展环境整治活动,持续绽放新时代精神文明之花
今年来,兴隆乡加大环保政策宣传力度,让居民对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入耳入脑入心,形成人人自觉参与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通过优化布局、合理放置垃圾箱、规范垃圾倾倒范围等举措,为居民投放垃圾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兴隆乡利用重大节日,发动全体干部职工、居民共同参与打扫、拆除违章搭建等工作,村居环境得到切实改善。
在 雷锋纪念日 当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们以身作则弘扬雷锋精神,手持垃圾夹、小铲、扫帚等工具,全身心投入到 环境整治 活动之中,充分发挥 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 的优良传统,俯下身子,对道路两侧绿化带、树穴、人行道等处白色垃圾、烟头、杂物进行了彻底清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精神,进一步唤醒群众的文明意识,共同打造更加优美洁净的宜居环境。
一项项创新的成效显而易见,日前,全乡8个(村)社区已有7个村(社区)获得县级 文明村 的称号,菱角村2017年被评为 省文明村 和 市文明村 ,兴隆乡2017年被评为 全市文明乡镇 。这些年来,兴隆乡常态化开展多样化人居环境提升活动,推动村庄面貌持续向优的同时,带动乡风文明持续向好。如今,在兴隆大地,干净整洁已经成为常态,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不断涌现,疫情期间献爱心、慈善捐款、送温暖等倡议一呼百应,处处唱响文明之声。(罗荣玉)